会文半世纪前的椰子加工厂

  会文半世纪前的椰子加工厂

椰子加工厂如今是遍地开花,仅会文镇就有好几家,人们司空见惯。但在我的记忆中,半个世纪前白延公社在会文墟创办首家椰子加工厂,乡民奔走相告、盛况空前,其影响力仅有白延菠萝罐头厂能与之媲美。

约年创办的椰子加工厂分两处大“车间”:椰子肉加工选址在原卫生院南侧、会文墟北面街口;椰子外壳加工在原“妈察”上方,孟昌水塘东面的那片山坡上。用工约百人。最吸引人的是椰肉丝烘烤车间,那时我在白延小学上学,放学后与节假日,我与一帮会文墟的伙伴时常在那里转悠。手提拖拉机“突突突”,牛车“吱吱呀呀”响拉来堆积如山的椰子,我们饶有兴趣地看师傅们用一根竖起的“铁勾”,干净利落地剥开椰子外壳。破开“内壳”后往往露出拳头大小的“椰子饼”,大人们看见孩子们垂涎欲滴就说:“你们自已挖出来吃吧!”大伙急不可待地用手撬出如大馒头般的“椰子饼”,大口咬。那东西又甜又脆,像泡沫含在嘴里就溶化,没有比这更爽的“水果”了。还有更香的——不会儿,师傅们从烘烤的炉灶里端出一大盘金黄色的椰丝,那椰油特有的香醇熏醉了我们的鼻子。浓浓的香味飘半条街,这东西值钱,大人只让我们抓几条尝尝嗞味,我至今难忘烤熟后的椰肉丝,那熏倒鼻毛的难以形容的香味……

那年月,少年儿童没有多少娱乐场所。吃了“椰子饼”与“椰肉丝”后,我们就结伴跑去不远处的“椰棕加工厂”玩耍。

加工厂车间后方是堆积如山的椰壳丝末,也许受电影《地道战》的熏陶吧,无聊的孩子们竟然在里头,用手挖出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地道”。我们像猪般拱进去,椰壳丝末不时掉下来,只能闭眼“狗爬”,钻出洞口后就守在哪里,看见哪个露出头来,就抱着粉末扔过去……“受虐”者浑身挂满猩红粉末如棕熊抱头四窜……众人哈哈大笑。我们在玩捉迷藏不亦乐乎,而在一旁的叔叔阿姨们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低头劳作……

据说,这些加工好的椰壳丝外运做床垫、沙发的重要原料,虽然增加了收入,但给旁边的孟昌山塘带来严重的污染:水体变黑色鱼儿畸形,一卡车一卡车的带着沤臭味的越南鱼被拉去当肥料。

不久,椰子加工厂不知啥原因关闭了。墟镇上仅存粮食加工厂和若干打铁、制冰棍等小作坊。

改革开放后,镇上陆续兴办海藻加工厂、佛珠厂、饼干糖果厂、印刷包装厂、木材加工厂等一系列乡镇企业,逐渐形成今天的会文“企业街”。

如今,我漫步在有老会文旧迹的丁字街头。回想起与自己童年时光一起消失的椰子加工厂,遗存但面目全非的孟昌湖,荡然无存的会文公园和观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更难以忘怀的是在凉风习习的夜晚,三五同学伏身在昏黄的街灯下看书写作业,飞蛾小虫在头项飞舞仿佛旋转成一个虚幻的雪球,在静谧的故乡夜空漂荡……写完作业,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拿蓝球或椰子壳当足球在街头比赛。大家有模有样地踢着,只有古灵精怪的妚才爱搞小动作——几人抢球时,他却去踢别人脚。“你踢球还是踢脚?”众人责问,他呵呵傻笑。

而不远处的椰肉丝烘烤车间虽早已熄火,但夜风吹来阵阵酥醇的余香还在记忆里飘散……

瞬间,我的记忆回到并停留在五十年那个夜晚……回味椰肉丝的醇香与童年欢乐的笑声。

一指禅戳戳戳!

寻人启事

赵懿(現名赵庆中),原户籍会文镇琼文中学(后迁头苑中学)。男,55岁,身高一米七几,文昌话口音,有“精神残疾”。近年失联,如有发现其行踪者请拨如下

吴先生,酬谢!

寻人启事:赵懿(現名赵庆中)身份证照

作者简介吴毓桐

大学文化,一九五六年出生于会文镇会文乡东坑村。小学阶段先后在朝奎、会文、白延小学就读;

中学期间在白延中心小学附中(初中),琼文中学(高中)就读,毕业后赴沙港崀农场。

一九八四年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分别在高校、报社、国企担任教学、编辑、管理等工作。

//谢谢







































308治疗白癜风
308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ncarsafe.com/zpjs/8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