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起源及文昌椰子形成及发展
一、海南椰子的来源
椰子的来源自古存在多种学说,每种学说都有自己的依据,作者认为海南的椰子来源有两种,一个是漂流说,认为椰子是东南亚漂流过来的,另一种是人为行为即下南洋的国人带入的产物。
1、椰子漂流说
椰子原产于亚太地区的美拉尼西亚群岛和新西兰,考古学家曾在那里的冲积层内发现万年以前的椰子化石。距今年左右,居住在马来群岛的人们已驯化并种植椰子树了。而马来群岛距离海南岛,只隔了一个南海。
年,C·H·Edmoomso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椰子在海中漂浮天后,还能生长且能在海水中发芽,而这天所能漂流的距离可达公里。而南海的南北长约公里,东西宽约公里,椰子可以漂在海上轻易跨越。
海南岛所在的南海洋流,夏季南海西岸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也是西南—东北流向。因此,从南海南部过来的洋流,可以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的椰子一路运送到位于南海西北岸的海南岛东海岸登陆,生根发芽。在海南岛东北部,有一个凸起的半岛,即文昌半岛,像伸出的一只手,挡住了海南岛沿岸的夏季洋流。而东郊正好在这个半岛的颈部,因此成为椰子登陆生长的最好的地点。
2、海南椰子是下南洋的人带入后的产物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国互有来往。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多,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唐人”。据南越笔记之“琼州多椰子,昔在汉成帝时(公元前20年)越飞燕立为后,其妹南珍物有椰叶席,见重于世”,可见,我国种植椰子已有多年的历史。
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旧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都会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这是历史人文发展的基础或前提。
据历史记载大约在距今年左右,居住在亚洲东南部海岛的人们已经驯化并种植椰子树了。公元前年前,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太平洋星罗棋布的海岛上,已经遍布浓郁茂密的椰林。人们依靠椰果食用并作为其它生活用品。
通过对椰子的传播历史研究,椰子的传播历史基本印证了人类的迁徙历史。我们可遥想千年以前,人类乘着简陋的独木舟,船尾带着椰子等等,在没有任何导航设备的情况下,就穿越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是多么的艰难的旅途,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小小的椰子,它所承载的热带人类文明,多么伟大的人类壮举。
椰子起源图示二、“文昌椰子”形成概况
椰子,是文昌的符号。海南岛被誉为椰岛,文昌椰子产量占全海南岛一半还多。
“文昌椰子半海南”,这是因为文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得天独厚所致。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属北回归线以南,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土壤十分适宜椰树生长。根据海南岛降水量分布,海南东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更加丰富。暖湿洋流和台风为东部地区增加了更多降水。海南岛气温分布图显示,文昌受冬季南下冷空气影响小,年平均温度高,冬夏温差小,非常更适宜椰树生长。
海南一月平均气温洋流是椰树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成熟的椰果掉落到海滩上或海水里,被暖湿的洋流载到适合的环境,就生根发芽,繁衍成林。椰树喜光耐盐,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生长在高温湿热、年均温24度以上,温差小,全年无霜的环境下。
椰子孕育花苞洋流携带椰果到达位于海南东部的文昌,就像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在这里发展壮大。那么,椰子树又是怎样结果的呢?高椰品种的椰子树,一颗椰子树从开花到结果的时间至少需要6年以上,椰树的寿命可以达到上百年。一颗椰子树一年能长出12根树枝,一根树枝长出一个像玉米穗的椰包,椰包含苞待放,长出椰花,再长出果实,椰子就开始诞生了。
三、“文昌椰子”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年9月17日,“文昌椰子”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至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跟踪与不懈努力,让椰子从此有了自己的地域品牌。
“文昌椰子”保护地域范围:文城镇、重兴镇、蓬莱镇、会文镇、东路镇、潭牛镇、东阁镇、文教镇、东郊镇、龙楼镇、昌洒镇、翁田镇、抱罗镇、冯坡镇、锦山镇、铺前镇、公坡镇17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28′~°03′、北纬19°21′~20°10′。目前生产规模.67公顷,年产量万个。
文昌椰子区域分布“文昌椰子”是海南省乃至全国独有的地域名片。不仅种植面积海南最多,而且历史悠久、人文文化底蕴深厚。开展“文昌椰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将有利于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更符合椰子研究所“立足地方,服务一方”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