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滋阴壮阳,补法大全

 

补气是中医治疗气虚症的方法。也常用于血虚,因气旺可以生血,也称益气。本类方剂主要由补气药组成;适用于气虚证。以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为主证。

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临床上具体使用补气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②气虚兼有实邪的病证,补气法宜与祛邪法配合使用。

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又称益气。指有补气药物治疗气虚证的方法。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为主症;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可用玉屏风散补卫气,固表敛汗;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助健运。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

(一)中医补气十六法

中药补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西洋参,白术等。成药补气: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参苓白术丸等。艾灸补气: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百会,肺俞等。针灸补气:足三里,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肺俞等。注射补气:黄芪注射液注射足三里。胎盘注射液注射三阴交等。输液补气: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药茶补气:人参灵芝茶,黄芪枸杞茶,洋参麦冬茶等。药膳补气:黄芪心肺汤,人参炖母鸡,党参炖排骨等。药酒补气:黄芪,人参,灵芝,麦冬,枸杞子等泡酒饮。饮食补气:海参,鸡蛋,红枣,牛羊胎盘,芡实,山药,莲子等。运动补气:气功,太极,导引,武术,健身操,适当活动等。生活补气: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心态平衡等。按摩补气:按摩足三里,关元,揉腹,捏脊等。治病补气:有病早治根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气。病后补气:大病术后产后均应及时调理虚损,防止气虚。技巧补气:呼吸吐纳,意守丹田,三分饥寒,百事有节等。(二)中医养血十六法

草药养血: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枸杞子、黄芪等。成药养血:十全大补膏、归脾丸、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膏等。饮食养血:桂圆、老母鸡、红枣、鸡蛋黄、猪肝、瘦肉、鱼类等。生活养血: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营养均衡、铁锅炒菜、禁浓茶。节省养血: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外伤出血等。治病养血:防治出血、肾衰、再障、月经过多、崩漏等疾病。西药养血:维生素C、维生素B12、富马酸铁等。输液养血:代血浆,全血,参麦针等输液。术后养血:大病、大小手术后、产后、人流后均应养气血。药酒养血:黄芪、当归、人参、何首乌、枸杞子等泡酒饮。药茶养血:当归桂圆茶、枸杞黑芝麻茶、酸枣仁茶等。药膳养血:黄芪当归炖老母鸡、当归羊肉汤等。针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血海、膈俞等。艾灸养血:足三里、三阴交、神阙、中脘、血海等。埋线养血: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等埋线。注射养血:胎盘、当归、黄芪、B12针注射足三里、三阴交等。(三)中医养阴十六法

草药养阴:麦冬,沙参,石斛,玉竹,天冬,山茱萸等。成药养阴: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针灸养阴:太溪、照海、三阴交、肾俞等。艾灸养阴:三阴交、肾俞、肝俞等。饮食养阴:秋梨,蜂蜜,蔬菜瓜果,百合,银耳等。生活养阴:叩齿咽津,揉搓涌泉,取暖开空调多饮。止损养阴:少嗑瓜子,少风吹日晒,戒烟,节制房事等。增湿养阴:湿毛巾湿衣服晾在室内,室内放水盆,增湿器等。药酒养阴:麦冬、百合、石斛、熟地黄、山茱萸等泡酒饮。药茶养阴:百合、麦冬、天冬、沙参、玉竹等泡茶饮。药膳养阴:银耳百合汤、枸杞炖甲鱼、黑芝麻油等。治病养阴:糖尿病、甲亢、反复上火、更年期综合征等多养阴。地域养阴:西北干燥容易伤阴,东南潮湿可减少水分蒸发护阴。秋冬养阴:秋冬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多,应当养阴护阴藏精。补液养阴:急性病脱水口干尿少,输液可迅速改善。急下存阴:中医治疗温病用通便退热来护阴,防止真阴亏损。(四)中医养阳十六法

草药补阳:人参、附子、肉桂、巴戟、苁蓉、鹿茸、桂枝等。成药补阳: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宫丸等。针灸补阳: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命门等。艾灸补阳:神阙、关元、气海、大椎、命门、涌泉等。饮食补阳:牛羊狗肉、葱姜、桂圆、麻雀蛋、鹿肉、韭菜等。运动补阳:气功太极、劳动锻炼、田径武术等运动生阳。洗浴补阳:制川草乌、补骨脂、桂枝、附子、干姜等洗浴。治病护阳:防治痛经、慢支、甲减、风湿、慢性腹泻等寒病。防寒护阳:少贪生冷、个人防护、取暖防寒,减少阳气体亏损。火炕补阳:坚持睡火炕,对虚寒体质、老年人有很好护阳作用。药酒补阳:人参、肉苁蓉、巴戟天、鹿茸等浸酒服可补阳。药膳补阳:人参当归黄芪炖老母鸡、当归附子羊肉汤等。药茶补阳:人参茶、姜红茶、枸杞茶、苁蓉茶等。贴穴补阳:慢支肺俞三伏贴,前列腺炎白胡椒神阙贴,艾磁灸等。拔罐补阳:大椎、神阙、命门、肺俞等拔罐除寒护阳。

春夏护阳:春夏阳在体表,内脏阳气不足,须防寒护阳。

水果分寒热,名单要记牢

  水果主要分为三类:寒性、温性、热性。

  寒性水果:西瓜、山竹、香瓜、梨、香蕉、猕猴桃、柿子、香蕉、奇异果、甜瓜、椰子、圣女果等。

  温性水果:苹果、葡萄、甘蔗、百香果、柠檬、番石榴、凤梨、木瓜、橄榄、菠萝、芒果等。

  热性水果:荔枝、桃子、龙眼、樱桃、大枣、榴莲、木瓜、橘子、芦柑等。

吃水果也要看体质

寒性水果:解燥热

  寒性水果属于偏寒性的,有助于解燥热、清热火,对于面红目赤、牙龈肿痛、口干渴、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燥等实火病症,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适宜人群:实热体质

  一般来说,实热体质的人夏天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占优势,出汗多,经常脸色通红、口干舌燥、易烦躁、容易便秘,夏天特别喜欢吃凉东西。

  另外,肠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不太适合吃寒凉水果,如果真的很想吃,可以在午饭后、晚饭前,少吃一点,不可过量。

温性水果:最养人

  温性水果比较和平,适用大多数人食用。一般属温性的水果可以多吃一些。

适宜人群:各种体质

  温性水果比较温顺,体寒、体热的人吃都不会有剧烈反映,这类水果适合各种人食用。

热性水果:补虚寒

  这类水果有温热补益的作用,祛寒补虚、消除寒症,增加人体热量,促进人体能量代谢。

适宜人群:虚寒体质

  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他们气虚脾虚,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生的热量少,四肢即使在夏天也是冷的。

  相比较而言,这类人群的面色比常人白,而且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所以,这些人多吃些温热的水果无疑是补寒妙法。

健康吃水果,6点要记牢

1、注意控制好量

  不管是哪种属性的水果,都要控制好量:寒性水果摄入过多引起胃寒、拉肚子;热性水果容易造成上火;即便是温性的水果,摄入过多会导致营养不均衡。胃的容纳量是一定的,过多摄入水果也会导致主食、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摄入较低。

  比如:每天吃橘子不能超过3个;成年人最好一天不要吃超过半斤的樱桃;芒果性热不建议多次,每次1-2个足以。

2、注重水果搭配

  其实水果也是可以“寒热搭配”的,比如榴莲吃多了上火,最好的办法是搭配吃山竹。山竹素有“水果王后”之称,特点是清热去火,泰国人在吃榴莲后常有吃些山竹的习惯。

3、注意吃的方法

  比如:吃荔枝时最好准备小半碗淡盐水,剥掉荔枝皮后,把荔枝在盐水里浸泡一下再吃,能起到降火的功效;另外菠萝也最好用盐水泡上半小时再吃。

4、根据体质来吃

  实热体质的人多吃一些寒性的水果;虚寒体质的人注意多吃一些温热的水果。

5、有胃病别吃寒性水果

  医院脾胃病科金小晶介绍,许多胃病、胃疼患者其实要少吃寒凉,不仅冷饮、凉菜要少吃,那些寒凉的水果也不宜多吃。目前遇见吃水果问题的,以寒症居多。每种水果的寒热属性都不同,而许多人都是本身就有寒症,寒凉水果又吃多了,导致病情反而难好,比如胃病、咳嗽越吃越重的,多属于这一类。

6、有炎症少吃热性水果

  当然,也有一些人本身是热症,如果再吃热性水果也会加重病情。最常见的就是扁桃体炎和咽炎患者,大多属于阴虚火旺,所以他们会喜欢吃水果。但如果吃了一些热性水果,比如荔枝,就会加重虚火,越吃越难受。如果本身就有“火”再大吃就是火上浇油!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医学交流请加个人(非医疗行业不加)

推荐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ncarsafe.com/syzn/5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