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椰子我玩椰壳

 

初识

椰壳佛珠历史悠久,是果实类佛珠的重要代表。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剥去外皮后,椰棕可以制作床垫,椰汁和椰肉可直接食用或加工食品,内果皮(椰壳)可用来制作佛珠、纽扣或其他工艺品,边角废料还可以制作椰壳碳。

唐宋时期已有此佛珠,到清代有史料可查,古来即为汉藏佛教所喜爱。清代称“木牙”、“椰蒂”、“满贯”,尤其是包浆一流的老椰壳菩提佛珠,更是很难求到,其价值也远远超过老紫檀佛珠。制式一般形为扁珠,用椰壳或椰蒂磨制,表面看其材料普通,但一串好品相椰壳佛珠也极其罕见。盘佩椰壳佛珠,冬不凉手,夏不畏汗。

椰壳与椰蒂:白马非马之辩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赵棻在《滤月轩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记载:“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秉冲,精选一串椰子数珠,珍比千狐之腋。”

这段话描述应该是精品“椰蒂”佛珠,而非普通椰壳。“珍比千狐之腋”古人有集腋成裘(狐白之裘)的典故,就是用上千只狐狸腋下的白色皮毛做成皮袄,十分珍贵罕见。而椰蒂佛珠,同样是一个椰子壳只能取一片,才能有如此比喻。

椰蒂的特点除了稀少外,棕眼少是他的最大优势,第二个优势是厚度,最少也有5mm(这样的椰子取椰壳通常只有3~4mm),厚一些的能轻松取到8mm,甚至10mm+(椰壳望尘莫及)。但是直径由于位置所限,通常只取8mm才能保证其厚度(9mm的都少)。

产地及颜色辨析

产地特点

  椰壳取材原料除了常见的海南椰壳之外,进口椰壳多来自尼泊尔、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等地,椰壳颜色呈深棕色,棕眼较少,金线较细,密度高于我国海南椰子壳。

  海南椰壳:

  确实占据椰壳市场70%的份额,他的特点是棕眼大,金线粗,密度进口椰壳略差,从制作时下料的速度上即可看出。

  印度椰壳:

  印度是绝对有椰壳出产的,只不过印度的椰子很小,椰壳也很薄,取材基本都小于等于4毫米,很难出念珠所需5毫米以上的原料,所以只能做椰壳片。

颜色辨析

  原色椰壳:

  进口椰壳原料颜色深棕、海南椰壳颜色接近于咖啡色或棕黄色,盘玩两个月变色直至黑亮。

  油焖椰壳(几乎是黑色):

  为了让椰壳更好销售,部分商家涂油让椰壳变黑,盘玩起来其实一样,总之都是变黑,但是亮度会比不闷油的变得慢。

  染色椰壳(一般为纯黑色,如墨碳):

  低级处理方法用什么的都有,高锰酸钾、鞋油、墨汁之流上手掉色无需多说,以次充好将带有白皮的椰壳染色以充厚度的做法既是。这样的椰壳就直接放弃吧。









































全世界最牛的一份个人简历超级震撼
全世界最牛的一份个人简历超级震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ncarsafe.com/zpjs/1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