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椰子树看发射

 

晚霞中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孙浩摄)

在海南文昌,有一个小饭店。

店门口有两棵刚刚被砍掉的椰子树留下的树桩。

年6月25日晚,这家店坐满了人。大家都在等着看长七发射。

首飞成功后,长征七号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和几个同事来到小店吃饭,他问老板:“怎么把树砍了?”

老板说:“不能挡着大家看火箭发射!”

范总很惊讶,与老板多聊了几句,才知道,那一夜,流泪的不止航天人,还有许许多多望着星空激动高呼“中国万岁”的人们。

6月25日晚8点,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万众瞩目下奔向太空。对于“长征七号”来说,有太多的创新和纪录需要被铭记;对于“长征七号”幕后的航天人来说,有太多的故事不能遗忘。

7月23日,中央电视台《开讲啦》邀请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分享了“长七”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航天故事。他告诉全国的观众,航天团队的研制工作虽然辛苦,但从不孤独,因为有强大的祖国和人民在背后关心支持。

1.8毫米壁厚载5万公斤液氧

谈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成功,范瑞祥指出其对于我国未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意义重大。“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必须有货运飞船进行补给,这就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大于13吨。可是在长征七号之前,我国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才只有8吨多(近地轨道),带着这一使命,8年前长征七号新型运载火箭开始研制”。

新型火箭的研制可以说是一项挑战极限的工作。范瑞祥以助推器的设计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设计的精密度和任务的艰巨性。

“‘长征七号’捆绑了4个直径为2.25米的助推器,其中助推器上面的液态氧储箱,壁厚最薄处仅有1.8毫米,里面装了50吨的液态氧,50吨,就是5万公斤!”

除了设计上的精益求精,数以万计的火箭零件还要进行检查。观众好奇如此庞大的零件群究竟是普查还是抽查,范瑞祥给出了标准答案:“航天火箭产品,每一个零件都要由专职的检验团队检验,是普查。”

十年一箭千吨压力

长征七号火箭研制起步于年,全面研制是从年开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长七火箭首飞成功的背后是航天人十年的心血付出。

十年功夫不寻常,范瑞祥自豪地举出了技术研发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与成就,“我们的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全流程都是数字化技术,没有用一张图纸,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与国际接轨。”

光荣的背后,是航天人肩负着的沉甸甸的使命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身上不止千斤重担啊,是千吨”,范瑞祥感慨道。

比如说去年年底的一项大型实验,正常来说要9个月到1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争取时间节点,研制团队每天两班倒,每班工作12个小时,全天24小时连轴转,最终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干完了1年的工作量。

“到最后,有个同事,走路都有点恍惚了”,范瑞祥说。

火箭临发射前一晚10点多,大家的压力还是没有卸下,范瑞祥和两位同事还亲自去了趟发射阵地,最后看了一眼待发的火箭。

当火箭顺利升空的那一刻,大家伙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回想过去的10年,一切都是值得的。

能记住千百数字却不会发一毛红包

作为长征七号火箭的总设计师,范瑞祥对长七火箭的每一个数据都如数家珍。当主持人问道:您还记得“长征七号”开始研发的那一天吗?范瑞祥丝毫没有犹豫地回答道:“年11月21日。”范瑞祥说,他从事过十几发不同型号的火箭研制工作,每一发火箭的发射日期他都记得,那是终生都不会忘记的。

尽管对数字有超强的记忆力,但是范瑞祥也坦言自己在艺术和文学上都不太擅长,他幽默地爆料自己记不住人名、在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ncarsafe.com/zpjs/3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