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炭疽病的识别及其防治
一、为害与症状
初期出现小的、水渍状、墨绿色、约1-2mm宽的斑点。病斑扩大成圆形,病斑中央由棕褐色转为浅褐色,边缘水渍状。随着病斑的扩展,病斑中心由浅褐色转为乳白色,一些病斑边缘呈黑色。多数圆形病斑宽3-7mm,随着病斑连接在一起,坏死面积增大。展开的嫩叶上病斑扩大。
初期出现小的、水渍状、墨绿色、约1-2mm宽的斑点
病斑扩大为水渍状叶斑
多数病斑宽3-7mm
随着病斑连接在一起,坏死面积增大
随着病斑连接在一起,坏死面积增大
嫩叶容易感病,老叶比较抗病。叶片老化后,病斑扩展速度减慢。但是如果湿度足够大,新孢子继续产生,形成比较大的、边缘黑色,周围有大量黑色小点的大斑。在老叶上,病斑不再继续扩展,叶片大部分被数百个病斑覆盖,整个叶片表面黄化坏死,单个斑点也会发生黄化。叶柄和叶鞘也会被侵染。典型病斑是长约5-10mm,褐色到灰白色,边缘褐色到黑色的病斑。
老叶湿度足够大,新孢子继续产生,形成比较大的、边缘黑色,周围有大量黑色小点的大斑
老叶炭疽病病斑
叶柄和叶鞘也会被椰子炭疽病侵染
椰子炭疽病+寒害复合为害症状
二、病原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
三、发生规律
病斑会产生炭疽菌孢子,通过雨水溅射传播到健康植株上。叶片保持湿润12小时以上,会发生传染,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或叶斑。孢子也可通过风传播。苗圃工人清除病植物等人事操作(修剪过带病植株的带病工具,需要做好消毒工作)或昆虫等也可传播。
四、防治
1.加强田园卫生和管理。把所有的坏死病叶和叶鞘清除干净。只有少量斑点的叶片或小叶也要清除干净,集中销毁。发病植株的盆栽土应该废弃,如需再用,必须高温灭菌。病组织和病土是新病害发生的传染源。
增施椰科(椰子专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树体恢复后增施椰丰素(椰树适用肥);
降低种植密度,保持空气流通,调节通风透光;
合理灌水,注意果园排水措施,增强树体抵抗力;
做好防寒工作,减少树体损伤,增强抵抗力。
2.控制湿度。减少高空灌溉(如喷灌等)或是雨天湿度,以减少病原的传播。
3.化学防治。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嘧菌酯悬浮剂-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叶片喷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