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记旅途
《柬埔寨》
大巴缓慢行进。雨刷快速擦拭雨渍。田地满蘸雨水。远山朦胧,雾气缭绕。有一种开花的树种在路边。开绯红花朵。蕨类植物攀爬椰树。椰子树果实青色,尚未成熟。路上骑行摩托车的人披着雨衣,大风吹去帽子,雨水打湿头发,灌入衣领。农舍三三两两,红色屋顶镶嵌碧绿林中。隔离地面一米高。完全木质结构。外表漆蓝色、绛红、土黄色。早期东南亚建筑。木梯扶上,活动安排在楼阁。躲避小型动物造访,也避免雨水冲击。之后渐渐有了实体结构的砖砌。落脚处即为家。人需要的是一个庇护之所,在路上思考真正的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真实是什么。真实是不经过滤,去掉人为的心的晕染。遇见有少年身着袈裟,走近一个路边食摊,双手托一只银钵,恭恭敬敬等待。女主人舀了七勺食物入钵。少年沙弥双手合十以示感谢。女主人跪拜送之。柬埔寨是宗教国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信仰小乘佛教。在这个国家,一生之中男女必须出家一次。普遍十五岁左右出家。出家当日,洗漱干净,拜别父母,双脚不能着地。须由父亲背载前往寺庙。常年二十度以上天气,背载百来斤的孩子,父亲与孩子接触的衣物濡湿。汗水浸湿胸前的衣服,剃发由父亲带回家。这是关于父爱教育。从空钵到盛满,就像母亲孕育一个生命,怀抱银钵乞讨四方,感受重量变化,这是关于母爱怀胎十月的体验教育。身患残疾的人在路边乞讨。一个骑摩托车的青年避让一辆车而撞向另一车。青年摔倒爬起,拨打电话。混乱交通,摩托车与汽车争取速度与行道。高危地带,事故频发。有人因此失去臂膀。车厢内大部分人沉睡。这一切悄然发生在他们的梦境之外。按下快门,仿佛与眼前景象约定过,为这一瞬间准备了很久。这一片土地沉睡当中,不被现代化所唤醒。护佑我们的是同一个神明。正值雨季。一个原生态岛屿。当地渔民开船捕鱼。大多数黝黑皮肤,身材紧瘦,并没有多余一寸脂肪。常年日晒以及生活物质匮乏。寻着他们的目光望见是淳朴的心。大海波浪迭起。迭起部分像一条条浮潜鲸鱼。浪大船颠。几乎扶墙而走,钻出船仓透气。胃里翻江倒海。平台上集聚钓鱼的人群,有人钓上一条小鱼,众人欢呼。回酒店路上,一位年轻男孩搭载老人,异味浓烈,老人从垃圾桶寻有用废品。老人抬头微笑,投来目光,异常澄澈与清朗。像是黑夜中的一座灯塔,从容笃定。令人心头一震。物质缺乏并未阻拦一个从心而发的笑容。真正的澄澈与清朗,就像物质从不在心间挂浆。用物质兑自由,是不得道的自由,没有力度的自由。当人循着一条山路走时,只消走错一步就会滚下山坡。一种精神学说的基本目的,就是永远处在高度的警惕之中。注意力和机警,就是精神生活帮助我们开发的基本品质。理想的境界乃是同时完善既宁静又警觉。路途中自己与自己对话,默然无声,一切轻轻发生在心底。出门时下雨,走几步见太阳,再走几步雨又倾洒。毫无章法,率性而为。傍晚看了海。“你这么着急,去做什么”
“我要阻止人类的心河变成冰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ncarsafe.com/syzn/114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