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之我思丨没有了人间烟火气的海口城

  我们对城市的理解更多的是对“城”的印象和挖掘,而“市”才应该是一座城得以存在发展变迁演变的渊源。城起于市,有了市,才让城更加具有味道。很难想象,一座没有了柴米油盐吃穿住用行的城,会是何等的可怕??

海口“双创”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

路边的摊贩没了

沿街商家的棚架收回去了

夜宵烧烤摊也取缔了

夜晚的海口的街道干净整洁

没有人烟

往日火热的夜宵人群不知去哪

这样安静乖张的城市拍照好像在幻城

魔女手杖一挥

非常了不起地改变了

整座城的居民生活方式和习惯

热闹的变得死寂

没有了街边大排档炒锅的吵杂声

开车路过以前夜宵人群集中的地方

感觉少了什么

难道时间被重置了

所以我们现在是在

某个完美主义者控制下的

另一个城市映像吗??

1

梦雪是年来到海口工作的。她住的地方是一个城中村,楼下便是热闹的海府路。由于这里人流量较大,她所住的地方渐渐地聚起了人气,小商小贩开始挑着担子、推着车子卖起了水果和速食品。

再后来,开始有人再这里摆夜宵烧烤摊子,人气就更旺了。不时还有一些民间人士开着“敞篷车”,到此表演魔术或者文艺,让这片地方的夜宵更浓。从此,这片地方的时钟拨向晚上七点,那一刻,菜香暗涌、众生喧闹,直到拂晓的晨光划破。

梦雪每天下班回家,最幸福的事,就是吃完饭,穿着拖拉板,到楼下散散步、喝喝茶。稍晚些时候,便和朋友在夜宵摊上坐下,点几个烤生蚝,再来几个烤鸡翅,还有豆芽海白,不论点什么烧烤,不能缺的是一人一罐的啤酒,而更不能缺的是朋友之间的说说笑笑。这样的生活,梦雪觉得幸福指数蹭蹭往上涨!

然而,两年前开始,海口提出“双创”,楼下原本热闹的街道瞬间缩水,烧烤摊不见了,夜宵摊不见了,起初还有些小商贩推着车子卖水果,随着“双创”力度的加大,水果摊也不见了。一到夜晚,街道上变的冷冷清清。偶尔有几个人,也是脚步匆匆,不再停留。

梦雪开始非常不适应,晚上饿了的时候,拎着钱包出门,走到楼下看着冷冷清清的街道,又无奈返回,夜宵没有了!躺在床上,她捂着空空的肚子,开始想念海南岛越夜越美的生活。

没有了像这样“烟火气”的城市,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2

老刘,河南人士。他在海口呆了有十年了吧,也算是一个老海口了。

老刘说,在海南吃东西有一种特别奇特的现象,那就是,但凡能在室外吃,大家绝不会呆在室内…特别是入夜以后,路旁、海边、广场、空地,大到吃海鲜、打边炉、吃烧烤,小到一碗清补凉,一个椰子。这大概是和海南的天气有关,一到晚上,海风习习,十分凉爽。他曾经十分喜欢这样的夜生活,到了晚上约二三好友在晚风中,星空下边享用美食,边聊天儿。

可是这些年,能这样享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海口大规模的搞起了双创,原来熟悉的很多街边大排档,都逐渐消失了,多方打听也不知所踪。仅存的也都被赶进了室内。原来轻柔的海风变成了空调中吹出的凉气,月光,星光,变成了室内节能灯的光。

晚上走在街上,路两旁冷冷清清,再没有原来的热闹,有时总感觉自己已经不在了海口。从此,老刘便很少在晚上出门了,即使饿了,也是匆匆点了外卖糊弄肚子了事。自打双创以后,他便很少有夜生活了。

巴黎有露天的咖啡馆,香港也有露天的大排档,纽约有露天的热狗摊,成都府南河边露天的茶馆也颇有风情,甚至在雾霾特别严重的郑州,早上也会当街点上一碗胡辣汤,几只水煎包开始这一天的生活。为什么气候得天独厚的海口?却把大家都赶向室内呢?不仅没了生活情趣,还徒增耗电量…如此双创,是否用力过度了呢?

老街上露天的大排档,其实蛮浪漫的

3

西瓜在两年前结束了异地恋,来海口和男友相聚。

自打到海口,男友每周都带她吃电话里提起过的各种海南小吃。他们住在海甸岛,吃的最多的还是附近的小吃。下班回来,周末休息,小摊子上小吃飘出来的香气总能把西瓜和男友引诱过去大快朵颐。

西瓜喜欢海大北门的姐妹清补凉,高温不褪的小岛夏夜,一碗冰沙清补凉把她的燥热安抚得服服帖帖。西瓜也喜欢万福新村南国超市底下的那家烧烤,每次去都必点他家的王牌——麻辣烤排骨。烤的滋滋冒油的一大串排骨,一口咬下去,肉香味混着麻辣的香料味一起充盈口腔,这让嗜辣的西瓜仿佛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但是在一年前,这家烤排骨突然不见了。西瓜着急地询问附近的店铺老板,老板说是因为双创不允许在这里摆摊做生意。烧消失以后,西瓜再也没办法吃完最爱的麻辣烤排骨,拍拍肚子,开心地和男友说:“吃完咸的,再来点儿甜的!走,我们去吃清补凉。”

没有麻辣烤排骨配清补凉的夜,最难将息

4

叶子从7岁便随父母从琼海搬到了海口,一直到现在。

作为在海口长大的90后妹纸,叶子对双创的感受有点复杂。他觉得双创对海口的坏境来说确实不错,街道干净了,垃圾和污水少了,但是街边的小吃没了,方便的三轮车没了,靠这些赚取生计的小贩们工作没了,一些美味和便利也没了。

叶子爱逛的解放西再也看不到菠萝冰、炸炸、米线这些好吃又便宜的美味,也没有了小贩们热情的叫卖声。她眼里那个充满魅力的解放西突然变得一点都不可爱了。半夜肚子饿,楼下也没有好吃的烧烤炒粉和清补凉了。叶子当老师的朋友也抱怨现在不是让学生背八荣八耻,而是教小学生唱双创歌,刚开始双创的时候还得去街上游行。

所以对于双创,作为爱吃的海口妹纸,叶子想说,请还我菠萝冰和炸炸吧!

解放西的炸炸,承载了海口90后的美好回忆

5

鸡杂是年来海口读的大学,然后毕业、工作、一直生活到了现在,手指头算算,也有快10年了吧!

对比现在的高物价,好庆幸曾经经历过海口椰子的2元时代。记得以前读大学的时候,青椰2块,红椰3块,统一绿茶还是当年的流行饮品,类比椰子还有点维生素和营养,都会不嫌重的抱上一个,回到学生寝室慢慢喝。相比椰子,还有一个鸡杂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学校门口下岗就业安置点区域卖的小吃,一开始三三两两,有砂锅米线、煎饼果子、猪杂萝卜汤、卤菜这些,慢慢的,这个区域发展成为了国兴的小吃美食汇聚地,小炒烧烤还有各地小吃一并俱全,20元来消费就能吃到撑。但是后来,双创管制了好几次后,这个露天美食城,就消失了,鸡杂的校园记忆,也被硬生生的抹去了一部分。现在偶尔路过那里,只有空荡荡的棚子,昔日的烟火气,那些熟悉鸡杂点什么的卤菜阿姨、知道鸡杂要吃加辣的米线大婶、还有推荐新到水果的阿叔、钉鞋底改衣服的裁缝阿姨,都不在了……

没有占道经营、地面洁净、绿树成荫,如今的海口城,人们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着,鸡杂也像城市中的每个小齿轮一样,奔波于工作于生活。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整洁有序的生活,但一旦谈及,一旦回忆,还是会想到:

那个解放西过了凌晨后的通宵鬼夜市,那里有最便宜的衣服批发和各种各样的小吃;

那个街边随处可见的清补凉,三两围桌在街边吃上一口冰凉吹着夏夜的风;

那个路上就能看到的芒果酸酸,辣椒盐番石榴,买上两块钱爽口又解腻;

那个家楼下的烧烤小摊,每次都嫌烟味重,但每次肚子饿了都会下楼来上几串,弥补深夜空虚的胃……

过去,鸡杂都嘲笑海口是个大农村,没有好的商业体,交通杂乱无章,还满大街的路边摊。如今海口商业综合体扎堆的开业,道路一条条扩宽,政府规划的美食街区也在一个个落成中,这就是巨变的中国,发展的海口该有的样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个出差飞回海口的冬夜,从机场回到小区门口的鸡杂,看着小区外冷清的街区,鸡杂会莫名其妙的想流泪,好想在楼下的烧烤摊喝上一碗海白豆芽汤呀,或许,真的还是怀念当年那个海口大农村呢……

城起于市,有了市,才让城更加具有味道。少了市,味道就丢了

南岛视界出品,转载注明出处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图,感谢摄影师的海口老照片)

-end-









































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ncarsafe.com/zpjs/3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